经穴体外反搏疗法是将中医经穴理论与体外反搏结合,集运动和血流动力学效应、穴位刺激、经络感传作用为一体的全息综合治疗,通过心电反馈,产生与心脏跳动相一致,对穴位行有效刺激和机械舒缩,与人体中的经络循行和气血津液循行产生全息共振达到疏通气血、化瘀通络的作[1]。其临床操作简便,费用不高,风险小,且易于被患者接受。本文旨在探讨经穴体外反搏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11 月—2016 年5 月 本 院 收 治 的 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64±5.49)岁,平均病程(7.06±1.82)年;治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46±3.69)岁,平均病程(7.23±1.38)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依据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及2007《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病例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中至重度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显著的肺动脉高压、各种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活动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未控制过的高血压(>170/110mmHg)、严重的左心衰竭、严重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及妊娠患者予以排除。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规范化药物治疗。拜阿司匹林肠溶片0.1g,每晚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每晚服用。疗程4周。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经穴体外反搏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次1h,每周5次,疗程4周。穴位按压刺激治则[2]:祛浊补虚、化瘀通络;取穴:丰隆、足三里。经穴介入体外反搏疗法即体外反搏联合穴位刺激,采用3cm×3cm氧化锌橡皮膏将橡胶球固定于穴位处,然后外缚体外反搏袖套气囊通过心电信号行体外反搏治疗,借助袖套气囊压强行按压刺激穴位局部。
治疗结果
1.观察指标: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肺功能运动试验(CPET),记 录 代 谢 当 量(METs)、氧 脉 搏(VO2max/HR)、峰值 氧 耗 量 (PeakVO2)及 无 氧 代 谢 阈 值(AT),上述计量指标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治疗前后两组组内及组间差异。
2.结果:见表1、表2。
讨论
CPET能有效反映临床治疗对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本研究通过CPET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心肺功能的有关指标,证实经穴体外反搏治疗能改善冠心病患者运动心肺功能及提高运动耐量。此作用机制与体外反搏治疗所致机体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密切关联。诸多文献显示其能使冠脉血管血流灌注压提高、侧支循环的建立以及心输出量增加。此外,体外反搏治疗驱动血液所形成的双脉动血流是其奇特的血流动力学特性[3]。双脉冲可加快血流速度,使脉动剪切应力提高,而适量提高血流剪切应力有益于保护血管内皮,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4-5]。
杜廷海教授对经穴体外反搏理论已有深入探讨,并将其应用于临床。结合导师经验,经穴体外反搏是在中医辨证指导下的内病外治疗法,所选穴位丰隆、足三里具有理气血、通经络、祛痰瘀、止痹痛的作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其通过对血管内皮系统、神经免疫系统及细胞内环境等功能活动的影响,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减轻心肌缺血达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目的。本研究证实经穴体外反搏治疗能改善冠心病患者运动心肺功能及提高运动耐量,有益于该疗法在心脏康复领域的应用。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11 月—2016 年5 月 本 院 收 治 的 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64±5.49)岁,平均病程(7.06±1.82)年;治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46±3.69)岁,平均病程(7.23±1.38)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依据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及2007《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病例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中至重度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显著的肺动脉高压、各种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活动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未控制过的高血压(>170/110mmHg)、严重的左心衰竭、严重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及妊娠患者予以排除。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规范化药物治疗。拜阿司匹林肠溶片0.1g,每晚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每晚服用。疗程4周。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经穴体外反搏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次1h,每周5次,疗程4周。穴位按压刺激治则[2]:祛浊补虚、化瘀通络;取穴:丰隆、足三里。经穴介入体外反搏疗法即体外反搏联合穴位刺激,采用3cm×3cm氧化锌橡皮膏将橡胶球固定于穴位处,然后外缚体外反搏袖套气囊通过心电信号行体外反搏治疗,借助袖套气囊压强行按压刺激穴位局部。
治疗结果
1.观察指标: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肺功能运动试验(CPET),记 录 代 谢 当 量(METs)、氧 脉 搏(VO2max/HR)、峰值 氧 耗 量 (PeakVO2)及 无 氧 代 谢 阈 值(AT),上述计量指标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治疗前后两组组内及组间差异。
2.结果:见表1、表2。
讨论
CPET能有效反映临床治疗对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本研究通过CPET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心肺功能的有关指标,证实经穴体外反搏治疗能改善冠心病患者运动心肺功能及提高运动耐量。此作用机制与体外反搏治疗所致机体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密切关联。诸多文献显示其能使冠脉血管血流灌注压提高、侧支循环的建立以及心输出量增加。此外,体外反搏治疗驱动血液所形成的双脉动血流是其奇特的血流动力学特性[3]。双脉冲可加快血流速度,使脉动剪切应力提高,而适量提高血流剪切应力有益于保护血管内皮,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4-5]。
杜廷海教授对经穴体外反搏理论已有深入探讨,并将其应用于临床。结合导师经验,经穴体外反搏是在中医辨证指导下的内病外治疗法,所选穴位丰隆、足三里具有理气血、通经络、祛痰瘀、止痹痛的作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其通过对血管内皮系统、神经免疫系统及细胞内环境等功能活动的影响,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减轻心肌缺血达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目的。本研究证实经穴体外反搏治疗能改善冠心病患者运动心肺功能及提高运动耐量,有益于该疗法在心脏康复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