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专家介绍,与动辄几万、十几万元的支架和搭桥治疗方法相比,体外反搏作为一种疗效确切又经济的无创治疗,正因不断增多的临床数据受到医疗界的认可。对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受支架、搭桥,以及支架、搭桥后,症状仍然持续的冠心病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放支架过多反而增加身体负担
几年前,国际权威临床医学期刊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一项研究显示,美国有近半数不该放心脏支架的人被放了支架。 这是全球关于过度医疗的一项最新数据,国内诸多心血管专家表示:我国滥用心脏支架问题并不比美国乐观。国内,不少病人被放了5—10个支架,这是明显的过度医疗。
体外反搏创始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郑振声教授介绍,我们现在很多医生在患者患有心脏病的时候通常会建议做“搭桥”手术或放入支架,但其实在非紧急情况下可使用体外反搏技术。“紧急情况下如急性心梗可行‘搭桥’或‘支架植入术’,但当病情并非严重时,使用体外反搏这种物理治疗手段,安全、无创非介入性,还大大节省治疗费用。”郑振声介绍说,一个小时的体外反搏治疗大概80-100元,与几万元一个的支架相比,既无创又便宜,但是,很多患者却对体外反搏一无所知。
“因此加强这方面的宣教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医学部副主任医师张焰补充说道。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适合放心脏支架,而是由病人的病情来决定的,张焰也谈到,假征病人已经出现急性心梗、急性冠脉综合症等病症,就应该用放支架或者搭桥手术的方式通血管,在急性治疗之后,患者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心脏康复过程。
运动康复、药物治疗、体外反搏都是治疗的手段,这些治疗有助于延缓动脉硬化,避免病人再次出现急性心梗,再次需要放支架。 很多病人不注重心脏康复,希望依靠支架植入来减少病情反复的可能,有的甚至放了七八个支架,病人不仅承担了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而且支付了昂贵的医疗费用。
无创技术驱动人体血液流动
2009年,一位来自香港的老人出现急性心梗,抢救之后发现这位病人还患有糖尿病,属于多支病变,因此他的身体状况并不适合放支架或者进行搭桥手术。随后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了体外反搏治疗,这一治就是十多年,至今老人的心脏状况良好。
张焰介绍,“目前,世界上已经有30多个国家运用体外反搏治疗心血管病,以我们科室为例,除了60%—70%冠心病病人之外,还有30%患上脑梗塞的病人。通常缺血性疾病,运用体外反搏都会起到很好的帮助,因为体外反搏能够增加血流速度,增加血流灌注”。
体外反搏:
即在人体下肢和臀部分段包裹以特制的气囊管,由电子控制系统检出人体心电图的R波作为触电信号,在心脏舒张早期,各段气囊由远及近序贯充气加压,驱动下肢和臀部血液向主动脉返流,以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和血容量,从而改善心脏、大脑、肾及五官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等。
体外反搏治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无创性的治疗,无侵入性治疗所产生的副作用。2002年,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HA/ACC)已将体外反搏疗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指南,成为体外反搏临床应用地位的重要标志。
体外反搏可预防心梗
体外反搏不仅可以用于治疗,还可以用于预防。张焰介绍道,对于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体重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来说,在心绞痛、冠心病的早期、中期,可以使用体外反搏来进行干预。 这是因为体外反搏可以增加血流速度,从而不停地冲刷内皮细胞,减少有毒有害的物质沉积,能够从源头上阻碍动脉硬化的进展。
此外,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还应该提高健康意识,有意识地进行高血糖、高胆固醇等筛查,一旦发现有异常,就应该尽早进行干预,而不应该等到心绞痛情况严重时才来就诊。如今,新一代的体外反搏机还在不断的研究当中,郑振声教授希望体外反搏机可以更加便携,更加小型,从而更好地走进各个社区、家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