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吋间,一则济南某私企老总因心梗先后被放入个支架的新闻在国內引发热议,“个支架”一时成为心脏介入手术过度治疗的代名词,布滿支架的心血管也被网民笑称为“钢铁长城”。近年急速上升的心脏介入支架手术(手术)数量让不少心血管专家开始担心。在上海召开的第六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专家表示,给无适应症的患者放支架,将大大增加血栓或者出血的风险,导致更严重的心肌梗死。专家建议,心血管疾病是生活方式病,改善生活和饮食习惯,放平心态,不折腾,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上海每死亡3人中有一个是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头号杀手。根据<中国心血管病2009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人至少有2.3亿,高血压患者2亿,脑卒中患者700万,心肌梗死患者200万, 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心血管病。同时,该报告还预估我国每年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大约在300万人,平均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上海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査发现,每死亡3人当中有一个是心血管疾病,每死亡4人当中有一人是肿瘤。“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富贵病,是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后带来的,在中国东海岸从北到南的这些城市,整体的发病率都高于中部和西部城市。”葛均波说。
而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医疗技术也有了显著的进歩,心脏搭桥术和心脏支架的广泛应用,让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大幅下降。
不过,让葛均波很担心的是,西方国家已经通过降血脂、降压、健康合理饮食等方法让血管病人的增长态势出现了拐点,而中国却仍然在直线上升,“1998年,中国才做了4900多例手术,到1999年甚8000例手术,到2000年已经达到12000例,而到了2011年,已经达到了339000多例手术,这个上升的势头实在太迅猛了。”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心血管病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绝大多数与遗传无关,而是由后天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指出,高血脂、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精神紧张等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这些恰恰与不良生活习惯直接相关。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主任施海明表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老百姓要认识到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预防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手段,同时,政府也应该对疾病的预防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所有改革开放的成果都将变成买药的钱。医生则应该做好技术指导,这是一件需要全民参与的工作。
心血管病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绝大多数与遗传无关,而是由后天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指出,高血脂、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精神紧张等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这些恰恰与不良生活习惯直接相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主任施海明表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老百姓要认识到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预防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手段,同时,政府也应该对疾病的预防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所有改革开放的成果都将变成买药的钱。医生则应该做好技术指导,这是一件需要全民参与的工作。
放支架并非一劳永逸
同时,医生和患者都应该减少对支架的依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顼志敏教授表示,很多患者觉得吃药、打针太麻烦,认为只要放了支架,就可以一劳永逸。还有一些患者坚持在手术中使用进口支架,更有一些患者在提出要装支架没有得到医生同意时,甚至还会跟医生吵架。这些其实都是错误的。
胡大一则谴责一些心内科医生滥做心脏支架手术、滥用高价进囗支架、“过度医疗”的行为,加剧了群众的“看病贵”。他认为,心脏支架虽是一次性的,但放进不该放的支架,却是终生性的,它给患者带来的精神压力、药物副作用、进行其他手术时的不便,不会随时间而消失。
据了解,我国目前用的心脏支架几乎都是药物支架,与裸支架相比,不仅价格更高,安放后更要吃一年的氯吡格雷,终生服用阿司匹林对抗血栓,这两种药物会刺激胃肠道,还会带来出血风险。还有一部分患者放入支架后,会觉得心脏局部不舒服,一年后才能适应。胡大一就遇到过一些“回炉”患者,他们有些并不符合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却被置入一个甚至多个支架,由于术后未按时服药,出现血栓,导致更严重的心肌梗死。
新加坡医保部门规定,需要放支架的病人,每人最多只能报销3个,如果超过,一来不给报销,二来医生还要向专门委员会陈述理由。胡大一认为,我国也需要制订类似的标准,对安放支架进行规范。专家指出,给无适应症的患者放支架,将大大增加血栓或出血的风险,导致更严重的心肌梗死。
上海每死亡3人中有一个是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头号杀手。根据<中国心血管病2009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人至少有2.3亿,高血压患者2亿,脑卒中患者700万,心肌梗死患者200万, 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心血管病。同时,该报告还预估我国每年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大约在300万人,平均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上海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査发现,每死亡3人当中有一个是心血管疾病,每死亡4人当中有一人是肿瘤。“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富贵病,是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后带来的,在中国东海岸从北到南的这些城市,整体的发病率都高于中部和西部城市。”葛均波说。
而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医疗技术也有了显著的进歩,心脏搭桥术和心脏支架的广泛应用,让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大幅下降。
不过,让葛均波很担心的是,西方国家已经通过降血脂、降压、健康合理饮食等方法让血管病人的增长态势出现了拐点,而中国却仍然在直线上升,“1998年,中国才做了4900多例手术,到1999年甚8000例手术,到2000年已经达到12000例,而到了2011年,已经达到了339000多例手术,这个上升的势头实在太迅猛了。”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心血管病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绝大多数与遗传无关,而是由后天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指出,高血脂、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精神紧张等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这些恰恰与不良生活习惯直接相关。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主任施海明表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老百姓要认识到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预防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手段,同时,政府也应该对疾病的预防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所有改革开放的成果都将变成买药的钱。医生则应该做好技术指导,这是一件需要全民参与的工作。
心血管病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绝大多数与遗传无关,而是由后天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指出,高血脂、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精神紧张等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这些恰恰与不良生活习惯直接相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主任施海明表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老百姓要认识到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预防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手段,同时,政府也应该对疾病的预防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所有改革开放的成果都将变成买药的钱。医生则应该做好技术指导,这是一件需要全民参与的工作。
放支架并非一劳永逸
同时,医生和患者都应该减少对支架的依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顼志敏教授表示,很多患者觉得吃药、打针太麻烦,认为只要放了支架,就可以一劳永逸。还有一些患者坚持在手术中使用进口支架,更有一些患者在提出要装支架没有得到医生同意时,甚至还会跟医生吵架。这些其实都是错误的。
胡大一则谴责一些心内科医生滥做心脏支架手术、滥用高价进囗支架、“过度医疗”的行为,加剧了群众的“看病贵”。他认为,心脏支架虽是一次性的,但放进不该放的支架,却是终生性的,它给患者带来的精神压力、药物副作用、进行其他手术时的不便,不会随时间而消失。
据了解,我国目前用的心脏支架几乎都是药物支架,与裸支架相比,不仅价格更高,安放后更要吃一年的氯吡格雷,终生服用阿司匹林对抗血栓,这两种药物会刺激胃肠道,还会带来出血风险。还有一部分患者放入支架后,会觉得心脏局部不舒服,一年后才能适应。胡大一就遇到过一些“回炉”患者,他们有些并不符合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却被置入一个甚至多个支架,由于术后未按时服药,出现血栓,导致更严重的心肌梗死。
新加坡医保部门规定,需要放支架的病人,每人最多只能报销3个,如果超过,一来不给报销,二来医生还要向专门委员会陈述理由。胡大一认为,我国也需要制订类似的标准,对安放支架进行规范。专家指出,给无适应症的患者放支架,将大大增加血栓或出血的风险,导致更严重的心肌梗死。